2023年江西10件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发布日期:2023-03-01 14:54 浏览次数: 字体:[ ]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3月1日,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政府新闻办、省财政厅联合召开2023年江西10件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平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新宇,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罗礼生,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创业金融服务处处长程波财,省红十字会救护赈济处处长张锦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文颖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省印发了《2023年10件民生实事具体实施方案》,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平先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新宇先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罗礼生先生,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创业金融服务处处长程波财先生,省红十字会救护赈济处处长张锦煌先生,请他们介绍方案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黄平先生作介绍。

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平(文颖 摄)

黄平: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同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江西财政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

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生,从2007年起在全国率先系统实施民生实事工程以来,每年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事。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接续办好民生实事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日前,省政府正式印发了《2023年民生实事安排方案》,省民生实事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2023年10件民生实事具体实施方案》,两个方案一经公布,立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方案的有关情况。

一、今年民生实事的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大家可以查看网上公布的文件,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作个解读。

(一)着力落实就业优先。2022年我省出台稳定经济大盘16条财政支持政策,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六类群体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原需个人承担的利息全部免除,其他群体免除50%,取得了良好效益,全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5.21亿元,发放量位居全国第二。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将相关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23年底。

(二)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坚持“雪中送炭”,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上世纪60年代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城乡困难残疾人、机构养育孤儿、城乡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最困难群体财政补助标准。同时,更加注重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为16周岁以上有长期照料护理需求的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对10000户以上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对机构养育孤儿、城乡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开展监护状况和心理健康专业评估,统筹推进童心港湾、青少年服务台等关爱服务留守儿童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亲情陪伴、情感关怀等服务。

(三)密切关注“一老一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巩固我省嵌入式养老院、城市助餐服务网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失能失智群体和乡镇层级两块短板,重点支持30家市县福利院实施失能护理改造和失智照护楼、照护单元建设,支持200家乡镇敬老院新建、改扩建、改造提升和消防设施设备改造。同时,加大婴幼儿入托补贴补助力度,2022年,我省首创省级层面实施婴幼儿入托补贴政策,已推动我省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09个,较2021年2.39个大幅提升,今年我们继续鼓励托育机构降低收费,将补助标准提高100元,达到每人每月300元。

(四)积极回应民生热点。加大宫颈癌防治力度,按照知情、自愿原则,为全省适龄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预计将惠及全省25万左右适龄女生,我省成为全国第五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适龄女生HPV疫苗接种工作的省份。促进优生优育,减轻生育负担,为全省孕产妇免费提供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胎儿颈部透明带检查(NT检查)、胎儿六大畸形超声常规检查等8项服务,受益群体由以前的只针对困难家庭孕产妇扩大到全省所有孕产妇,且不区分户籍,实现出生缺陷筛查全覆盖。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开展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智能诊断、检查检验建议、处置建议以及合理用药建议。项目建成后,乡村的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五)有力提升群众安全感。2022年,我省开始在全省学校、企事业单位、市民服务中心等人口密集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完成500台年度计划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参与,超额配备了328台。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将工作计划增加到600台,预计全省累计投放量将超1400台,向我省实现每万人口配备一台AED设备的目标稳步迈进。

实施上述10件实事全省预计今年需要投入资金增量21亿元,经过认真评估、反复测算,我们认为总体上财力可承受、实施可持续。省财政负担部分已列入2023年省级政府预算,市县根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落实经费投入。

二、今年民生实事的主要特点

(一)办理方式更加科学、更加精细。可能有记者朋友注意到,以往年度我省通常是办好50件左右民生实事,今年数量上发生了调整,主要是把实事分成三类贯彻落实:第一,对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国家有明确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有专门的贯彻落实意见,由各地各部门按规定具体抓好落实。第二,对国家部委有明确指导意见、实施方案或者执行政策的民生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纳入常态化工作机制有力有效实施。第三,在贯彻落实好以上两方面民生工作的同时,认真总结我省历年来民生实事办理经验,进一步精准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办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契合江西发展实际的10件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这只是民生实事办理方式的优化调整,民生工作的力度只会增强不会削弱,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二)群众感受更加直接、更加强烈。一方面,在实事确定上主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关切度要高”,从多个渠道广泛征集人民群众关切的民生需求,科学研究论证,努力让民生实事发力更加精准;二是“受益面要广”,既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可能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三是“获得感要强”,今年的10件实事每件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另一方面,在实事办理上更加注重群众的参与度,今年一并公布了10件实事的服务对象、办理流程、实施标准等内容,让群众的体验感更优。同时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明年初将开展10件实事评议评价评估工作,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受益对象的意见建议,用群众口碑检验民生成色。

三是政策实施更加联动、更加协同。今年首次按照“一件实事一个方案”的原则,省民生办同步印发了10个具体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开,按照统一的标准化模板,对实事的任务目标、实施内容、实施步骤、资金安排、责任主体、完成时限、保障措施进行规范,并公布责任部门领导以及经办处室联系方式,让各地各部门清晰了解办什么、为谁办、谁来办、怎么办,实实在在强化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让实事办理的责任更实、程序更优、管理更严。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好政策更要落实好。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政策红利快速释放、精准到位,坚决把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调度加频加密。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压实责任链条,形成任务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定期调度各项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对目标任务完成较慢、实施效果未达预期的实事进行督办,确保各项民生政策按照既定目标推进。加大对跨领域、跨部门重大事项协调力度和对市县政府、省直部门的督导力度,切实压实主体责任。

(二)跟踪问效从严从紧。民生实事办的实不实、好不好最终还是要老百姓说了算。我们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务服务场所等渠道,加大民生实事信息公开力度,主动对接服务受益对象,重点强化工作进展、成效和典型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监督工作,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和可持续运行。

(三)资金管理提质提效。坚持民生支出优先原则,指导市县财政严格落实民生支出责任,合理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科学安排资金使用。将民生资金纳入财会监督重点范围,部分资金将实行直达管理,实现对民生资金的全过程监管,保证资金及时、安全、高效落实。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吸引社会投入、公众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

徐承:谢谢黄厅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我们关注到,今年省民生实事安排方案中有专门“开展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建设”。请问“开展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建设”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新宇(文颖 摄)

郭新宇:今年我省将智慧医疗系统建设纳入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国家有要求。近期,国家印发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卫生健康工作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窗口期。二是省委、省政府有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实事,把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放在心里、抓在手里。“十四五”开局后,在全省相继布局建设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1个省级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1个省级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多个重大卫生健康服务项目,为提升全省疑难病症诊疗服务能力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人民有期盼。江西医疗卫生事业相对薄弱,广大干部群众一直期盼更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了让省内优质医疗资源有更好的直达性,打通基层干部群众求医问药“最后一公里”,让赣鄱儿女能够更好享有公平、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省委、省政府抢抓信息革命的历史性机遇,把开展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一项重大民生实事进行系统谋划、全力推进,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

预计经过2-3年的努力,我省将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智慧医疗标准体系和规范服务体系。今年重点是搭建江西健康云整体框架,试点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安装配备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初步构建形成“1+1+N”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届时,通过一部手机,广大群众就可以便捷与省内优质医疗资源连线互通,逐步实现患者满意、医务人员减负等多重效应。为实现这些目标要求,我们拟重点推进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倾力搭建江西健康云平台。建设云基础设施、基础平台支撑,试点建设基层远程医疗系统,提升业务协同效率,为患者提供病历、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将相关信息与基层医疗机构交互协同,助推全省智慧医疗系统集约化建设。

二是努力构建新型基层诊疗服务模式。推动基层电子病历规范化,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能力,着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短板,有效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

三是助力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智能电话通知、语音随访等智能化技术,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对关系,方便签约居民更好享有健康管理服务,对患者健康档案持续更新,切实提高健康档案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是着力构建医疗医保医药有效监管体系。加强对基层诊疗与服务情况的实时监管,优化基层诊疗服务绩效考核,为卫健、医保、药监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为基层诊疗服务提供更有效的保障,促进全省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从今年起,省发改委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政府,分层、分级落实工作责任,努力办好“开展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建设”这项民生实事,通过夯实基础、以点带面、上下协同,努力构建我省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新格局。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当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请问今年的民生实事在回应老年人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方面有哪些举措?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文颖 摄)

黄永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连续多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民生实事,截至2022年底,全省建成养老机构1788家、床位数18.1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863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4万余个,对3.6万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为100万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让老年人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适应我省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和老年人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今年将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省政府10件民生实事之一,更加突出了需求导向,从广大老年人最迫切、最刚性、最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入手,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升级,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居家社区养老顺应了我国老年人的传统养老观念,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我们将围绕满足广大老年人喜闻乐见、就近就便的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家门口的养老院、送上门的养老服务”,在去年完成113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增5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让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照护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

二是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为不少家庭面临的难题。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刚性护理需求,今年重点在30家市县福利院实施失能护理改造和失智照护楼、照护单元建设,并支持30家市县福利院配建医务室、护理站,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能力,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有效缓解家庭照护压力。

三是打造乡镇敬老院升级版。深入推进乡镇敬老院改革,支持200家乡镇敬老院新建、改扩建、改造提升和消防设施设备改造,因地制宜设置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特困人员“应养尽养”,优先为困境家庭保障对象、高龄或失能失智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并将剩余床位向社会老年人开放。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文颖 摄)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我们关注到,最近发布的10件省政府民生实事中,有2件卫生健康民生实事“免费提供出生缺陷防控服务”、“加大婴幼儿入托补贴补助力度”在往年的工作中也有涉及,请问今年这两件民生实事的内容是否有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罗礼生(文颖 摄)

罗礼生:这二项民生实事都是落实优化生育政策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优生优育、提升生育意愿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分别于2021年起面向困难家庭开展免费基因检测产前筛查,2022年在全国省级层面首创婴幼儿入托补贴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的来说,与之前的工作相比,今年这两项卫生健康民生实事分别进行了扩面提标。

一是扩大了人群受益面。出生缺陷防控服务民生实事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服务对象由全省困难家庭扩大到全省孕产妇和新生儿。2023年4月开始,不论有无我省户籍,在我省定点医疗机构建档、孕产保健、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均可享受免费出生缺陷防控服务。

二是深化了服务内涵。出生缺陷防控服务的免费筛查项目由原来的4项增加到8项,涵盖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具体包括:对孕妇进行胎儿颈部透明带检查(NT检查)、胎儿六大畸形超声常规检查、产前血清学筛查、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对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听力筛查、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同时,筛查服务覆盖了孕早、中、晚期和新生儿期,将有力推进出生缺陷的二级和三级预防工作,与我省之前实施的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叶酸补服等项目有效衔接,健全出生缺陷防控的闭环防线,将对促进优生优育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提高了补助标准。2022年,省财政增加托育补贴项目支出3000万元,各级财政投入近亿元,对按当地政府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机构,根据实际招收的托育人数和月数,财政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2023年,我们着眼于为群众提供更加服务优质、价格普惠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继续鼓励托育机构降低收费,进一步加大婴幼儿入托补贴补助力度,将婴幼儿入托补贴补助标准提高100元,达到每人每月300元。

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可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出生缺陷防控服务的8项免费健康筛查与其他国家妇幼健康项目相结合,可以满足孕期与新生儿期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预计可为每个家庭节约生育成本千元以上。提高政府婴幼儿入托补贴标准,既可以有效降低0-3岁托育机构运营成本,完善和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也可以引导托育机构降低入托收费价格,切实减轻群众养育负担,有利于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助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江南都市报记者(文颖 摄)

江南都市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一直以来省政府在民生实事的安排上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保障都特别关心关注。请问2023年的工作安排有哪些考虑?

黄永茂:基本民生保障,体现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和政策温度,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连续多年将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相关工作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加强政策统筹和服务保障,不断织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2023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全面履行兜底保障基本职责,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提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水平,不断满足困难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确保老区人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一是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建立以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为依据的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连续17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23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60元,达到每人每月885元、660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7.27%、10%;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提高70元、80元,达到每人每月1150元、860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6.48%、10.26%。全省180余万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进一步健全困难残疾人福利制度。落实我省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连续两年提高补贴标准,2023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20元,均达到每人每月100元,较2022年增长25%,惠及全省48.5万困难残疾人和45.7万重度残疾人。连续4年将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纳入民生实事,牵头联合残联等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群体提供居家照护、日间照料和机构托养服务,惠及全省2.58万残疾人。

三是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将机构养育孤儿、城乡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220元、160元、160元,提升至每人每月1820元、1360元、1360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13.75%、13.3%、13.3%。落实残疾孤儿(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照料护理补贴制度,自2021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该项工作以来,连续3年纳入民生实事,2023年补贴标准保持为每人每月1380月。开展重点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对已纳入保障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关爱工程”摸排出来的重点留守儿童开展监护状况和心理健康专业评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进行问题帮扶。

省政府网记者(文颖 摄)

省政府网记者:去年6月份省政府出台《关于切实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对2022年发放的重点群体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加大贴息力度。我们关注到,今年的民生实事中,将此项政策再延续了一年,是出于哪几个方面的考虑?

省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创业金融服务处处长程波财(文颖 摄)

程波财: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创业促进就业工作。2022年疫情期间,省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政策稳增长、稳就业。在《关于切实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文件中明确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在2022年新发放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中,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退捕渔民、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6类群体的原个人承担利息部分,全部由省级财政全部承担;其他群体原个人承担部分免除50%。这项政策出台后,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吸引力明显增加。从贷款发放规模来看,2022年,全省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量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45.21亿元,位列全国第二,同比增长36.85%。尤其是享受全贴息政策的6类群体,贷款发放量60.64亿元,同比增长达到72.52%,是全省平均增速的近2倍。从促进就业效果来看,2022年,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个人创业9.67万人次,稳定和带动就业52.4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54%和42.78%,每扶持1人促进就业的效果从前年的5.37上升到去年的6.43,创业担保贷款促进就业效果明显上升。从群众满意度来看,2022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以江西为蓝本,进行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效应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群众对政策扶持范围、获取便利度、发放及时性等指标表示“满意”以上占比均超过90%,广大创业者对相关政策和服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总体评价积极肯定。

为让百姓满意的政策延续下去,经省财政厅、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和省人社厅共同商议,并报请省政府同意,我省在2023年度民生实事中明确,继续实施重点群体扶持政策,持续降低创业主体融资成本,进一步促进带动就业、激发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复苏作出努力。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今年的民生实事“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请问为什么要为14岁以下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什么时候可以预约接种,接种机构是哪里?

罗礼生: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科普一下宫颈癌和HPV疫苗接种。宫颈癌是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由高危型的人乳头瘤病毒(也就是HPV)持续性感染所致。因此,适时接种HPV疫苗能有效预防宫颈癌。中国女性感染高危型HPV的第一个高峰是15—24岁。研究普遍认为,为性暴露前的9-14岁女童接种2剂次HPV疫苗可提供最佳保护,能有效预防成年后因感染HPV而患宫颈癌。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均明确指出,要引导和鼓励9—14岁女孩在最佳年龄时接种HPV疫苗,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及其给家庭带来的医疗负担。也就是说9—14岁是接种HPV疫苗的最佳年龄,对于预防宫颈癌而言,早接种早保护尤为重要。

现在再来回答您刚才的提问。我省是全国第5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的省份。我省实施方案中的适龄女生是指“具有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学籍或户籍,2023年9月新进入初中一年级、未接种过HPV疫苗且不超过14周岁的女生(年龄界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同时方案中还提到“项目范围内的无学籍有意愿接种的适龄女性、特殊学校及初中其他适龄女性,由监护人陪同或学校组织到定点单位实施接种”。所以,只要有我省学籍或户籍、处于初中阶段、2023年12月31日前不满14周岁且未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都可以按知情自愿的原则享受免费接种。

HPV疫苗按照可预防的病毒型别多少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其中,二价疫苗可以预防导致宫颈癌的二种高危型(即16、18型)病毒感染。本项民生实事安排接种的是国产二价HPV疫苗,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女性在最佳年龄免费接种HPV疫苗,而且精准地保护女性避免二种高危型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

这项民生实事的实施还需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进行接种意愿调查、疫苗招标采购、接种机构能力建设、接种人员培训、接种医疗服务保障等大量的前期工作,我们将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妇联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按照方案要求,将于2023年9-11月组织接种第一剂次HPV疫苗。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我委将会同省教育厅、省妇联通过学校或社区下达具体接种通知,届时适龄女生可按照通知的接种时间到指定机构免费接种。

经济晚报记者(文颖 摄)

经济晚报记者: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今年,省政府将配置600台AED列入民生实事,请问这些AED将布设在哪些地方,如何保证这些AED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省红十字会救护赈济处处长张锦煌(文颖 摄)

张锦煌:大家都知道,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50%以上。据不完全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54.4万人、平均每天有1480例死于心源性猝死,且90%发生在医院外的家庭、工作单位、公共场所及差旅途中等。心源性猝死最佳抢救时间和方式是在事件发生的最初3-5分钟进行心肺复苏术和除颤,其中电除颤,尤其是早期电除颤是挽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关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置工作。继2022年列入民生实事后,2023年省财政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不少于600台AED。省红十字会作为此项民生实事的牵头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AED配置合理、管理到位。

一是明确投放位置。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关于AED的配置的明确要求,2023年,我省民生实事AED的配置继续聚焦群众生活、活动、出行等密集场所,投放在全省学校、企事业单位、市民服务中心、客运车站、火车站、地铁站、大型体育运动场(馆)、大型商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场所。

二是制定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对于AED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非常重要。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自动体外除颤器及应急救护一体机管理制度》,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培训与监测、标志标识使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在全省红十字系统和AED配置场所制发《AED应知应会及工作手册》,介绍AED相关知识、操作指南及管理要求。下一步,我们还将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AED的管理和运用。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2023年我们提出围绕每台AED设备培训急救员不少于10人,主要针对设备周边的管理员、工作人员、保安等。同时,为了提升应急救护培训的覆盖面,促进更多社会公众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我们实施了“红十字救在身边”行动,2023年培训红十字救护员不少于9万人,开展不少于75万人次的救护知识普及培训。

徐承: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件: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关于印发2023年民生实事安排方案的通知

来源: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