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339021678/2023-74562 发文机关: 省乡村振兴局 文??????号:
主题分类: 组配分类: 扶贫简报 成文日期: 2023-05-05
标??? ???题:

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乡村振兴简报〔2023〕第6期

有??效??性:
标??? ???题:

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乡村振兴简报〔2023〕第6期

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乡村振兴简报〔2023〕第6期

江西乡村振兴简报

2023年第6期


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乡村振兴局                 2023年4月5日








赣州市推行“教、考、改”闭环管理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过程监督


赣州市创新探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新举措,坚持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创新,建立“教、考、改”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形成“围绕季度重点-分工挂片指导-季末暗访督导-结果排名通报-问题反馈整改-整改跟踪问效”闭环管理体系,构筑“人人身上有责任、千斤重担人人挑”的工作格局,全力营造上下拧成一股绳、合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上台阶的良好氛围,奋力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样板之地。

一、突出“精”,抓好“教”,强化点对点督促指导聚焦“强基”。针对过渡期工作“盲点”,坚持把强化督促指导作为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首要环节。一是把准“脉搏”。结合工作实际和时节规律,推出“2+4”督促指导模式,即在全年常态化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和项目资金管理等2项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实行“一季一主题、一季一调度”。第一季度结合春季就业招聘,把收入提升和开展“三业”提升行动作为调度重点;第二、三季度根据防汛抗旱要求大力开展住房保障和安全饮水保障巩固提升行动,确保问题动态清零;第四季度督促抓好各类政策落实和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确保圆满收官。二是实行“包干”。健全“分片挂点、责任包干”机制,市乡村振兴局班子成员及分管科室分别包干县(市、区),各负其责着力抓好日常调度和业务指导。结合实际县乡逐级推广,压紧压实包干责任。2022年以来,由各级振兴局班子成员带队,联合行业部门分片区进行包干指导,已成为全市巩固脱贫成果工作新常态。三是下沉“蹲点”。聚焦“做什么”“谁来做”“做成什么样”,创新“2+N”工作模式,在做好2次综合暗访督查的同时,重点抓实N次培训指导,切实为基层提供蹲点式、点单式、培训式等服务。挂片干部下沉,现场培训授课,实地“解剖麻雀”,做到当地问题当地解,当月问题当月结。2022年以来,共开展现场指导(培训)30余场次,平均每季度达6场次,推动解决各类疑难问题3400多个,促进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提升。

二、注重“效”,抓严“考”,坚持实打实常态暗访查缺“补漏”。坚持较真碰硬、严督实考,通过常态化开展暗访考核来检验实际工作成效。一是落实“季度排名”。成立由市乡村振兴局牵头,部门行业骨干为成员的若干暗访小分队,每季度末以“四不两直”的方式下沉一线,摸清真实情况,梳理瓶颈弱项。针对收集的问题线索,及时开展工作调度,对暗访结果进行排名通报。成效显著的在大会作典型发言,进行总结推广,获得资金项目分配和年度评优评先优势倾斜;工作滞后的地方“一把手”和分管领导需在大会上作末尾表态发言,通过红脸出汗倒逼各地抓实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责任。二是推行“挂牌督办”。创新建立巩固脱贫成果挂牌督办机制,明确因领导不重视、责任不压实、政策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等12种负面情形,对出现其中3种以上负面情形的乡镇(街道)实行挂牌督办,约谈各级相关责任领导,全年工作执行一票否决。负面情形通过季末督导或日常暗访收集,不定期提请市委市政府批准挂牌督办,持续严的导向,推进责任监督日常化、常态化,防止松劲歇脚等不良苗头的滋生。三是算好“年度总账”。切实将全年实地暗访排名情况,作为各地年度巩固脱贫成果考核的重要依据(60%权重);把巩固脱贫成果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市级年度综合考核重要参考;同步考核市直行业部门和对口(定点)帮扶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和市乡村振兴局联合下文通报,考核结果列入年度市直单位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多措并举,激励与约束并重,逐步形成“自我加压、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三、拿捏“准”,抓牢“改”,实行上到下跟踪问效促进“固本”。坚持把抓实问题整改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环节,以整改促提升、保长效。一是实施问题反馈“清单化”。把握时效性,打好主动仗,暗访通报后迅速下发问题督办函,做到任务清、责任清、时限清,推动各地“当下改、全面改”。按照政府对整改工作全面负责、行业部门在业务领域各负其责、乡村两级在执行领域具体负责、乡村振兴部门督促指导倒逼问责原则,挂片蹲点工作组对照问题清单,指导各地建立联合整改机制,上下联动一体推进问题整改。二是抓细问题整改“回头看”。结合每季度末暗访督查,开展整改成效“回头看”,统筹国考、省考及各级各类暗访督查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逐项进行跟踪问效,防止整改“抢跑”急于销号,防止“纸上整改、回潮反弹”。2022年以来,共开展5轮整改“回头看”,逐步找准症结根源,厘清短板弱项,推动实现问题“常态清零”。三是推动问题整改“长效化”。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整改举措。市乡村振兴局注重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2022年以来,在干部培训、职责清单、行业帮扶、驻村帮扶、易地搬迁、资产管护、督查调度、挂牌督办、整改销号等方面,调整优化或建立健全一揽子政策机制,在压实各类工作责任的同时,对问题整改责任逐项进行明确细化,确保有章可循、有责必担,进一步倒逼各责任主体认真落实整改责任,确保问题整改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各类问题彻底改、改彻底。

(根据赣州市有关资料整理)



吉安县创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实现高效认定帮扶筑牢防返贫“屏障”


吉安县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优化社会服务,科学精准引入第三方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快速认定和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

一、强化“三线”预警,监测对象发现“早”成效“好”。依托防返贫大数据平台,建立监测对象“自主申报全域化、部门预警常态化、干部排查网格化”“三线”预警全覆盖动态监测机制。 一是自主申报全域化。采取“村村一个宣传栏、户户一张二维码”方式畅通自主申报渠道,全县建立307个行政村政策宣传栏,张贴“三类”对象申报二维码,公示监测对象认定标准、认定程序、扶持政策、解除程序、帮扶成效等内容,主动接受监督。同时,村干部上门指导农户注册防返贫监测软件、二维码的申报使用方法,使符合条件的农户能自主完成网上申报,实现政策宣传全域化。2022年累计完成自主申报226户,审核纳入17户66人。二是部门预警常态化。梳理汇总制发防返贫监测预警责任清单,明确预警对象标准、内容、时间,指定每月3日前,医保、卫健、民政、教育、应急管理等部门,定期向平台推送预警对象信息,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掌握具体情况,做到部门预警常态化。2022年接收信息5799条,帮助审核认定“三类”对象12户53人。三是干部排查网格化。以自然村组为单位,采取村干部分片包干,对农户家庭情况变化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行政村周例会制度,包组网格员定期汇报包干区内易返贫致贫对象监测情况,集体研究确定拟申请纳入监测对象,及时上报审核。2022年通过网格化监测上报疑似易返贫致贫人员34户,纳入8户24人。

二、引入“第三方”评估,监测对象认定“快”效率“高”。引进第三方独立开展入户调查评估,将复杂认定程序,简化为“乡村核查上报—第三方入户调查—县级研究认定”3个步骤,时间控制在3天以内,抓实监测对象快速认定机制。一是乡村核查上报。各乡镇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乡村振兴信息员为成员的预警信息核查组,确定1名专职系统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实时跟踪监测,接收系统反馈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协同村干部对当天“三线”预警申报的监测对象,在1天内完成入户核查和乡村评议。评议通过的拟纳入监测对象及时推送第三方,同步公示5天。二是第三方入户调查。对乡镇审核上报的监测对象,由县乡村振兴局转推给第三方调查评估公司,第三方收到信息后,1天内完成入户调查和“七清四严”信息比对,核实家庭基本情况、返贫致贫风险、家庭收支状况、“七清四严”等情况,结合调查结果,对照“三类”监测对象认定标准,综合分析梳理,出具调查评估报告,及时反馈意见。三是县级研究认定。县乡村振兴局收到第三方调查公司出具的调查报告后,1天内组织召开研究认定会议,逐户研判是否纳入“三类”对象,同时将调查报告和认定结果以文件形式反馈至有关乡镇村和申报对象。2022年共调查疑似易返贫致贫对象65户275人,认定“三类”对象37户143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1户4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2户84人,脱贫不稳定户4户18人。

三、实施分类施策,监测对象帮扶“准”落实“严”。坚决防范和消除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要求,结合家庭实际,采取一户一措施、一人一办法,做到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一是做好应急救助。对因病、因灾等突发事故导致达不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农户,在评议通过后2个工作日内开展应急救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所需及重度就医需要。2022年落实监测对象低保补助和临时救助723人次、金额318.12万元;执行“三重医疗保障制度”涉及监测对象710人次,医疗费用500.85万元、救助31万元。二是抓实联动帮扶。确定纳入监测对象后,各乡镇根据其提出的具体需求,在1天内完成一对一帮扶计划和措施的制定,通过防返贫监测系统将帮扶需求信息推送给相关职能部门,收到帮扶需求后,2天内完成帮扶政策审核,1周内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及时有效。2022年发放监测对象教育补助638人次资金38.7162万元;发放小额信贷52户金额256.2万元;发放产业差异化奖补148户资金45.77万元,监测对象实现就业549人,就业率达59.4%。三是落细专项救助。各乡镇对因病因灾因学因意外导致生活困难且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于6900元的监测对象,及时向县人保财险公司申报防贫责任险理赔。2022年申请防贫保险理赔49人次78.26万元。对遭遇重灾重病等突发情况且经常规政策帮扶后,仍然无法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的特困特难群体,通过社会捐赠方式,创建“遇困即扶”快捷解困救助专项基金进行兜底救助,确保监测对象稳妥退出。2022年共募集社会捐助资金113.9万元,救助3户监测对象6万元。

(根据吉安县有关资料整理)



安义县创新“绿能模式”助推产业

实现三方共赢


安义县围绕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新实验,依托绿能公司探索解决农村土地撂荒、提升粮食优质高产、帮助农民增收的粮食生产经营“绿能模式”,实现家庭、合作、企业经营相互促动,形成农民、企业、政府三方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有效凝聚多方共建新合力。

一、做实“四金”文章,规范职业管理实现“农户赢”。“绿能模式”把农民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彻底解放,让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重点培育80后、90后“新型职业农民”,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技术操作农业机械、管理农业生产。一是培养职业农民。实行专业分工管理,加强对产前、产中、产后员工的专业技能训练,建立与江西农大、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关系,择优选派员工进修培训,提高专业技术素养。推行智慧机械农机,实现机械翻耕、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械开沟、机械打药、机械收割等全程机械化操作以及稻谷烘干、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比例高达95%,高出同期南昌市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20%多,减轻农业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该县绿能公司拥有各类农机300多套,烘干设备2套,日烘干量达600吨。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健全完善激励机制不仅能促进规范管理,而且还能不断激发职业农民的种粮热情,在合理的激励机制管理下,广大职业农民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改良技术,选用新品种、使用新技术,使农业产出效益不断提升,个人奖金收入也水涨船高。三是创新发放“四金”。加入绿能公司的农民,平均一对夫妻一年的收入可达15万元左右,主要源于绿能“四金”:即“务工有薪金”,吸纳当地农民为产业工人,按月发放工资,员工薪金年收入6万元左右;“流转有租金”,依托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土地面积逐年递增,土地租金由2010年的200元/亩,提高到目前的500元/亩,高出当地零星流转租金200元/亩;“超产有奖金”,通过制定产量标准、绩效考核、奖优罚劣,调动农民产业工人生产积极性。

二、做精“品牌”文章,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企业赢”。探索建立“1+2+3=6”的六次产业绿色发展路径,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完善公司产业链,通过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进一步提高粮食产品的附加值。一是抓好“一产”粮食生产,紧盯“绿色”保品质。采取强化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品种、改进耕作方式、调动积极性等措施,争取粮食生产优质高产,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实现年均粮食亩产达1300斤,高出当地粮食单产100斤。加强基本建设,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到农业、水利等部门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一万亩,兴修支、斗、毛渠及电排站等水利工程20余处。选优培优品种,精选优质水稻品种,大力推广赣晚籼37、晶两优华占、926、再生稻等优质品种。改进耕作方式,实行以现代农机装备为基础的专业化“全托管”服务,统一耕种、统防统治、统一收割,实现“片段式”服务向系统“全程化”服务方向发展,符合现代农业特征元素。二是做好“二产”精深加工,紧盯效益保利润。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做强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有包装、有商标的品牌产品,增加农业效益。该公司先后投资1200万元建起一个2万吨粮食仓库和一个10万吨精制大米加工厂,经过提高自身精制大米加工技术,产品深受市场和消费者欢迎,品牌形象不仅得到提升,粮食难卖难题也得到进一步解决。三是接好“三产”服务销售,紧盯形象创品牌。创建“绿能农”品牌,打造“三好(好看、好吃、好安心)、五零(0香精,0色素,0污染,0陈米,0掺杂)”标准“绿能大米”“凌继河大米”产品。依托规模水稻种植基地、800亩蔬菜、200亩水果、90亩瓦灰鸡养殖等基地,规划建立古农具展示体验区、水稻耕种体验区、水果采摘体验区、金花油菜观光区,积极发展休闲体验农业,在增加农业收入的同时,增加休闲旅游收入,实现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融合。

三、做好“共赢”文章,促进增产增效实现“集体赢”。优化绿能公司与生产大队、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激活“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加工”机制活力,增强“共赢”内在凝聚力。一是土地赢在增产。“保姆”助农,增产又增收。相继成立的水稻种植、统防统治、农机服务等专业合作社,分别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托管的社会化服务,充当“保姆”。在种植中稻中,托管前成本为1110元/亩,产量1110斤/亩,收入1375元/亩,利润265元/亩;托管后成本为1080元/亩,产量1200斤/亩,收入1680元/亩,利润600元/亩,实现每亩收入净增335元。“订单”帮农,调动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该公司在为种植户降成本的同时,制定高于市场10-15%的保底收购价,统一优质品种、统一生产标准,让种植户订单生产,从而帮助农民提高种粮效益,抵御粮价波动风险,也为公司解决优质粮源问题。二是农户赢在脱贫。该公司在与当地村委会、村民合作中,坚持向合作方让利。帮贫困农户脱贫。在土地租金方面,高于其他种粮大户;在用工方面,为有意愿、有能力的村民尽力提供就业岗位,支持农机手在种好公司责任田的同时,利用公司的农机去“挣外快”;成立农民合作社,将贫困户优先纳入合作社社员,进行合作经营与分红,带动贫困户脱贫。助集体资产增加。在与当地村委会合作中,该公司每年向协助流转土地的村委会支付每亩20元的管理费,实现企业与村委会的深度合作、利益共享。三是生态赢在增绿。减少农业污染,该公司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精耕细作,实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有效改良土壤,减少农业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耕地破坏。自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托管的社会化服务实施以来,有效抑制改变耕地用途的现象,逐渐减少因耕地破坏而带来的环境问题。美化生态环境,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建设蔬菜种植示范区、有机生态种植示范区、植保测试区等功能区,美化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         

(根据安义县有关资料整理)



分宜县创新客货邮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分宜县按照“资源共享、多站合一、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思路,以县城物流客货共配中心为原点,以发往农村客运班车为传送带,以村级电商服务站为末端,构建出“县为中心、乡镇(街道)为支点、村(社区)为终端”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网络体系,探索形成了“快递抱团+邮政公司+城乡公交”的客货邮融合新模式,打通了网购进村入户、农产品消费者直通农户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先后获评国家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县(全省唯一)、省交邮电商融合示范项目优秀奖等荣誉。

一、创新运行机制,变单向用力为全面发力。一是制度聚力。建立交通、商务、农业、供销等14个部门的协商机制,出台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协同解决规划、土地、建设、运营等问题,为推动客货邮融合及其运行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二是政策给力。出台《分宜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分宜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项目管理制度》等政策文件,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专项发展资金100万元,用于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支撑、网商培育等工作。三是渠道发力。目前我县已有69个城区服务站点,9个乡镇服务站点(快递超市),107 个村级服务站点,乡镇站点覆盖率100%,行政村站点覆盖率95%。同时,按照“一点多能,一网多用,高效集约”的要求,我县正在推进“全呈佳”社区新零售模式,“全呈佳”门店可为群众提供物流寄递、便民缴费、商品零售、特产供销等服务,目前全县已有23家“全呈佳”门店。

二、统筹资源配置,变各自为战为抱团取暖。一是整合资源共同发展。按照“自愿、平等、共享”理念,依托华翔公交物流园分拣中心,实现10家快递企业末端共配,11家物流企业成为江西慧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配送合作单位,统一入驻华翔公交物流园,共同使用物流分拣设备,对外统一设点经营、统一收捡运递、统一人财物管理,实现人员分工明确、财务独立核算、成本共同分摊和市场利益共享。二是重塑架构共享发展。统筹客、货、邮三种运力资源,按照“大件走物流,小件、高频走公交客运”的方式,实现全县运力资源互用互补。目前我县已有货车20台、快递三轮车106辆及城乡公交车12台助力客货邮融合发展。同时配置公交快递下乡专线,有效降低配送成本和交通风险,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包裹投递和配送效率,实现快件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融合后,农村快递业务成本节约25%以上,日均投递单量由不足1000件/天增至5000件/天,同城商品交易物流收费散户5公斤以内4元/件续重0.5元/公斤、大客户1-1.5元/件物流服务。三是校企联合共谋发展。联合新余学院博士团队,在科研课题申报、合作平台搭建、专业人才委培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成立了“新余学院·慧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农产品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为特色农产品上行开发物流电商平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呈佳”商贸平台、“慧驰速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为我县客货邮融合发展赋能,通过线上线下网格化管理,使农村农产品物流的快速通达性更强,城市消费品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进入农村市场。

三、强化系统观念,变草根集市为网上超市。一是农村电商驶入了快车道。建立农村综合物流电商教育基地,加大培训工作,开展线下电商普训及实操技能培训45期,培训3000余人,线上讲座培训2000余人次,其中相对贫困人口500余人,涌现出万亮、赵海燕、黄小军等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和一批草根网红。同时,全面落实快递企业“一照多址”登记,促进全县电商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注册电商企业4000余家,带动3万余人就业。二是农产品摆上了云货架。以客货邮融合为契机,整合本地农特产品,积极推进农产品“两品一标”、SC认证,对接入驻天猫、拼多多平台,在京东、苏宁平台打造分宜特色产品馆,将76款本地扶贫农产品搬上网。依托《天工开物》成书地的优势,推广“天工宜品”特色品牌,开办“天工美食节展销会”,利用微博、抖音、直播带货等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形式,提升“分宜苎麻”“分宜油茶”“分宜西瓜”“分宜中药材”等农产品知名度,让分宜农产品成为“网红”吸引消费者眼球。三是农民种养增收打开了新门路。借力客货邮融合,农民朋友在家门口就能拿到网购货物,不再跑到集镇取邮件,提升了幸福指数。同时,在门口就把自家农产品交易出去,进入县城、社区和市民家庭,甚至远销县外,把种养农产品以市场价卖出增收,提升了富裕指数,很多帮扶产品和脱贫户也借此受益良多。2022年帮助贫困户网销扶贫产品620余万元,带动2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根据分宜县有关资料整理)


来源:沙巴体育在线_欧洲杯预选赛投注:乡村振兴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